电话:400-0066-650     品牌合作邮箱:media@baoxiulan.com
总说宝宝“拒奶·厌奶·不爱吃饭”,背后的原因你考虑过吗?
2022年02月25日 00:00 浏览量:922

经常会有新手爸妈抱怨:

“宝宝一直吐奶不停,怎么办?都不敢喂了!”

“宝宝不吃奶,拒奶,一喂她就哭,怎么回事?”

“宝宝厌奶期已经有一个月了,体重没怎么增,怎么办?”

这让爸爸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吃不是一件本能的事情吗?为什么宝宝不愿意吃呢?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宝秀兰中心联合创始人,首席医疗官,北京宝秀兰诊所主任,儿童早期干预及康复资深专家刘维民主任,来跟大家说说“宝宝喂养困难”这件事。

(图片源自网络)


“吃”还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几乎和我们所有的器官,所有的肌肉,所有的感知觉,包括所有的吃的学习经历都是息息相关的,任何一个方面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宝宝喂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宝宝“厌奶”问题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从我做婴幼儿喂养的研究到我在国外学习的过程中,我才深刻地知道,其实真正所谓的宝宝“不愿意吃”、“厌奶”的问题基本上是不存在的,80%以上的宝宝不吃奶,是受很多原因所影响的

(图片源自网络)


01

呼吸系统

一提到跟吃有关的器官,很多人都会想到口腔。但实际上,最容易影响到我们吃的是呼吸系统。想象一下,如果在跑步的过程中气喘吁吁的时候,让你喝口水你能喝下去吗?喝不下去,一定会呛咳。


而对于小宝宝来说,尤其早产儿,早产儿因为肺部疾病(如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在出院回家后,呼吸频率仍较正常新生儿高,在吃奶时,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从而容易导致呛到。


因此,在呼吸系统里比较常发生的是“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


正常情况下,宝宝应该是一次吸吮、一次吞咽及一次呼吸配合,可以连续吸吮10-30次中断休息。因此,如果宝宝出现闭气、不能够连续吸吮,一般来说三五次就必须要停下来,其中肯定存在着吸吮吞咽和呼吸不协调的问题。有的宝宝会因为奶水流速过快而造成呛咳,导致他不愿意再吃奶。


还有些宝宝吸吮吞咽呼吸是协调的,但由于得了肺炎,呼吸过快,与吸吮不匹配,因而容易呛咳。


对氧气依赖相对比较多的宝宝,有可能因为呼吸问题导致他不愿意吃奶,这个时候不得不采用鼻饲等方法喂养。随着宝宝肺部情况缓解以后,可以慢慢地让他学着边吸吮边吞咽,跟呼吸匹配起来。

.

(图片源自网络)



02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从口腔到咽部再到肠胃,涉及到的问题就更多了。


01

口腔包裹不好

正常的吃奶过程是将乳头包裹在软腭和硬腭交界处,舌头从下面包裹,从乳房的方向朝乳头挤压。


  • 但有些宝宝由于颚弓较高,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密闭,挤压就会出现问题,因而裹不好;

  • 有的宝贝舌系带太短,不能够从前往后很好地挤压,因而也会影响到吃;

  • 还有的早产宝贝口腔里的脂肪垫不是很厚,不能很好的密闭,大一点的时候又不能形成很好的负压,因而吃奶的过程中就会有奶水流淌。


这些宝宝的口腔包裹不是很好,吃第一口奶时,奶水在不能和呼吸匹配的情况下吞下去,就会在口腔里存留,当他喝第二口时就会导致过多的奶水在嘴里存留,宝宝呼吸急促就容易引起呛咳,这种痛苦的经历对宝宝来说也会出现拒奶、不愿意吃的情况。


02

胃食管返流

一般来说,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更常见,部分原因是由于反流的解剖和生理机能发育不成熟或受损。包括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排空时间延迟、早产儿的食管动力发育不成熟。


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宝宝,每次吃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吐奶,因为奶水到达胃部就要往上返,而吐不好就容易吸入到肺里,引起呛咳。


所以胃食管反流的宝宝往往稍微吃一点奶就不愿意吃了,如果家长担心宝宝吃的少而强迫喂奶,反而会导致宝宝对吃奶过程甚至家长抱的抗拒,甚至当家长拿着奶瓶到他跟前,他就已经产生了敏感。

(图片源自网络)


03

牛奶蛋白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牛奶蛋白过敏是由IgE介导触发的过敏反应。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常常有血丝便,胃食管反流增加,腹部不适等表现。会让孩子产生厌恶的吃奶的条件反射。


食物不耐受,是IgG介导触发的,它表现的症状会更加隐秘,家长不一定能观察到,甚至查血常规,也没有嗜酸粒细胞的增高,可能仅仅表现在宝宝吐奶增多,或是吃完奶以后睡不着觉,睡眠时间短;有的宝宝总是出现腹胀、烦躁、哭闹多。


有些大一点的宝宝在辅食添加以后,会出现多种食物不耐受,甚至对米、小米、面都过敏,这类宝宝在吃了豆类以后,可能会出现便秘,体重不增,身高也很难增,还容易出现不愿意吃、拒食的情况。


对于食物不耐受,一定要查出病理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04

神经系统

神经的损伤会直接影响到肌肉,因此,有脑损伤的宝宝会出现肌张力不好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头控和坐姿。


肌张力不好的宝宝吃奶时头低着或仰着,就很难咽下去。而在添加辅食后,肌张力不好的宝宝腰直不了,身体姿势不能较好地形成几个90度来稳住身体(例如身体跟腿部髋关节之间、小腿跟大腿之间、脚跟小腿之间能形成90度的角,身体才能够真正地坐正,也不会晃动),在喂饭时,宝宝的每一口吞咽都不能够很好地进行。


一般这类宝宝早产儿比较多见,当脑损伤引起脑白质软化,很容易引起痉挛型脑瘫,从而影响到头控能力和坐姿,进而影响到进食。

(图片源自网络)


另外,有些新生宝宝由于黄疸过高患上了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后期出现后遗症,也会影响到吃。这是由于宝宝大脑基底节区的苍白球附近发生了损伤。这个部位综合了我们身体的各种感知觉,包括视听嗅味触、本体、前庭等。


例如,当这个部位感知到食物在嘴里的位置后,才能控制口腔产生适合的动作(咀嚼能力)。如果这个部位受到损伤,我们对于身体的控制变得困难,因此被称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宝宝想要咀嚼食物时就会出现异常的紧张。


对于这类宝宝,还是需要做各种感知觉信息的输入,同时要做一些脱敏工作。


05

全面发育迟缓

全面发育迟缓常见于小于胎龄儿或足月小样儿,这类宝宝也容易出现喂养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环境的改变,例如脐带或胎盘的问题,遗传程序发生了改变,导致宝宝宫内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小于10百分位。


遗传程序是来自父母的,本来宝宝应该随父母长得高高大大的,但由于宝宝在宫内发育滞后了,遗传程序不再随父母,父母可能在50百分位,宝宝却变得只在3~5个百分位,甚至还往下走。


如果宝宝全面发育迟缓,父母还强迫喂,结果导致宝宝拒食,宝宝胃肠消化功能不好,他的体重可能还会往下走。对这类宝宝来说,吃得越多就越是一个负担


但如果宝宝体重增长过快,对他来说额外的能量不能很好地消耗掉,也会转化成很多的问题,例如高血糖、高血脂,宝宝可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三高症状”,从而影响到他成年的很多疾病的早发。


对于这类喂养困难的宝宝,千万不要强迫喂养,在生后一年内给予适当的追赶即可。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宝宝也会出现喂养困难的情况,这类宝宝一般发现得比较早,做足跟血检查即可早期发现。临床中很少碰到。

(图片源自网络)



06

血液系统

最常见于贫血的宝宝。贫血会导致携氧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到各个脏器的供血问题,因而贫血的宝宝也容易出现消化系统能力不足,影响到食欲。


对于这类宝宝,补铁、补锌有助于改善食欲,改善免疫机制。


当宝宝出现喂养困难怎么办?

宝宝不肯吃,营养不能被全面的吸收和利用,会严重影响发育,真是让宝妈们操碎了心。那么,当遭遇喂养困难的宝宝时,该怎么办呢?


01

全面分析,逐步脱敏

当我们碰到一个喂养困难的孩子,就需要对各个器官涉及到的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包括所有肌肉、头控能力、感官能力、神经系统等等,只要有某个部位发生代偿,都会影响宝宝正常进食。


举个例子来说,到宝宝吃奶的时间了,但宝宝一看到奶瓶就敏感,本能地产生抗拒。我们就要分析宝宝为什么对奶瓶产生敏感。


比方说食物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吃了奶以后就不舒服,容易对奶瓶产生敏感,甚至于抱的姿势、吃奶的姿势等所有跟吃奶有关的事物,对宝宝来说都成了一种痛苦的经历,他都会抗拒。


针对喂养困难的宝宝,要做的是逐步地脱敏,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为4个月以后的宝宝有了主动意识,其中还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图片源自网络)


因此,对于喂养困难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食物不耐受的要对食物进行调整;吸吮吞咽不协调的要重新练习宝宝的吸吮能力。


如果宝宝已经对奶瓶产生敏感,可以尝试把奶瓶给宝宝当玩具玩,让他慢慢地接受奶瓶,愿意尝试往嘴里放,还可以使用安抚奶嘴、用手指练习吸吮过程等,重新建立起快乐的吃奶过程。


02

千万不可强迫喂养

吃的过程在头三个月是一种本能反射吸吮吞咽,这是一种本能的原始反射,大多数宝宝会在4~6个月左右逐步消退。


在原始反射消退的过程中,如果宝宝没有很好地掌握吸吮技能,就可能会突然出现不会吃的现象很多家长都会简单地认为宝宝这是厌奶了。


事实上,大多数宝宝会在10~20天以后,通过逐步学习掌握自主进食。但有部分家长可能会采用强迫喂养的方式,最后导致宝宝对整个吃奶过程产生厌恶和拒绝,这就比较麻烦了。因此,新手家长一定要注意。

(图片源自网络)


03

帮助宝宝练习咀嚼技能

在辅食添加过程中,有些新手爸妈没有经验,有可能一开始就给宝宝吃颗粒物,食物未经咀嚼很容易吸到肺里。


因此,爸妈要先帮助宝宝练习咀嚼技能,包括勺类进食的技能、喝水的技能以及吃固体食物的技能都是要注意的。


可以先从一些比较容易咀嚼的食物入手练习,先练技能,再考虑量的问题。


04

避免追着喂

有些宝宝在吃饭的时候可能会到处跑,要追着喂;有些宝宝习惯于边看电视、玩玩具边吃饭,把吃饭当成了一种负担。


这是一种行为问题,但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宝宝出现这类行为时往往合并了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原因,对于这类宝宝来说纠正起来更难。因此首先要解决引起宝宝不愿意吃的原因,同时还要注意他已经养成的一些不好的饮食行为


在国外,针对喂养困难的宝宝会采用很多步骤进行分析,分析各个系统各个感知觉,然后采用包括不同食物的性状、颜色、口感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所以喂养困难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需要在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方向,再尝试解决,越晚纠正难度也越大


因此,建议家长在遇到喂养困难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看诊,及早分析原因及早进行介入,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图片源自网络)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Q1:宝宝体重长得不好,请问可以添加母乳强化剂吗?该怎么添加呢?


刘主任:

母乳强化剂主要针对的是早产儿。早产儿出院以后,身高、头围、体重如果没有达到25百分位,可以添加母乳强化剂,当追赶到25百分位~50百分位时可以逐步停止


还有一部分宝宝是小月龄和足月小样儿,体重小于10百分位,追赶的要求是添加母乳强化剂,体重达到10百分位后就可以慢慢减少。


对于这类宝宝要避免追赶过快,以免导致营养强化过度,导致很多成年后的疾病高发。但也注意要尽可能在一岁内进行追赶,因为出生后头一年的营养环境有可能改变宝宝的遗传程序,体重的曲线能慢慢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而一岁后再追赶的话就很难再改变。


Q2:宝宝早产2个多月,现在纠正4个月,晚上能睡整觉了,总的奶量就会变少,快一个月净增体重不到一斤,目前体重在50百分位以上。请问这样的状态可以吗?要不要夜里把宝宝叫醒吃一顿奶?


刘主任:

首先,宝宝4~6个月开始,确实需要睡大觉,睡眠质量对于宝宝的脑发育、包括体格发育、生长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议在4~6个月以后要培养宝宝睡大觉的习惯。如果宝宝已经养成这个习惯了,不建议再给他唤醒喝奶。


其次,宝宝的总奶量一般来说不会减少,他会均匀到其他喂奶次数中满足他的正常需求。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看宝宝体重的增长趋势,而不要看他的净增长值。如果增长趋势一直在50百分位,那就很好,如果说趋势从70 百分位到60百分位再到50百分位,明显是在掉头往下走,这个时候就需要找到原因。

 

Q3:早产宝宝母乳喂养,因为要添加母乳强化剂,所以没有办法亲喂。可现在宝宝一吃奶瓶就哭,该怎么办呢?


刘主任:

吃奶瓶就哭闹只是一个表象,妈妈一定要找找原因。可以用奶瓶装水给宝宝喂一下试试,如果宝宝喝水好,裹得好,可以连续吸吮,说明宝宝吸吮吞咽呼吸上没有问题。


如果宝宝一吃奶就不愿意吃了,说明宝宝吃了奶一定是不舒服的,需要做一些检查,排除一下是否有牛奶蛋白过敏或者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建议带宝宝到医院就诊,通过更进一步的分析来确认宝宝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Q4:宝宝牛奶蛋白严重过敏,吃深度水解奶粉还会出现严重湿疹,便便是呈沫状的。后面换成氨基酸奶粉,但宝宝不长体重,这个情况要怎么解决?


刘主任:

根据国外的实验数据,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能够解决80%的宝宝过敏的问题,但确实还有20%是解决不了,必须吃氨基酸奶粉。


可能你家宝贝就属于这20%的孩子。因为严重过敏不光会导致湿疹,还会导致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从器官到表面其实都会出现炎症反应,这是很难受的一个过程,所以宝宝一定要吃氨基酸奶粉,首先解决机体敏感的问题


等到过敏反应逐渐缓解,机体慢慢恢复成正常状态,随着奶量的增加,宝宝的体重才会慢慢增长。

Q5:宝宝晚上睡觉,尤其是后半夜翻滚得厉害,是因为缺钙吗?


刘主任:

对于夜里睡得不好、夜惊夜醒比较多的宝宝,首先要排除缺钙或者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尽管微量元素检查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但确实能给我们一些提示。例如,检查结果显示微量元素如维生素D偏低,或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检查提示有缺钙的表现,建议加强营养补充,宝宝睡眠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当然还有一部分宝宝是由于睡眠习惯问题,例如有抱睡习惯,存在浅睡眠向深睡眠过渡过程中的睡眠困难;还有的宝宝有湿疹、出汗多以及蚊虫叮咬等,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睡眠,因而需要多角度去分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