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66-650     品牌合作邮箱:media@baoxiulan.com
怀疑宝宝脑瘫!怎么办?针灸·高压氧治疗有效吗?
2022年06月24日 00:00 浏览量:549

网络的发达,让大家获取各种信息以及知识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是也造就了不少焦虑妈妈。


特别是对于早产宝宝家庭来说,“脑瘫”是个异常敏感的词,敏感到一发现宝宝有任何异常,就会自动往“脑瘫”上靠:


“宝宝5个月了,扶着站起来的时候老是脚尖着地,会是‘脑瘫’吗?”

“抱宝宝的时候,孩子总是头一直往后仰,身体整天很僵硬,向后仰成沟,这是‘脑瘫’的表现吗?”

“宝宝是个早产儿,出生后好几分钟才哭出声来,医生提醒我们,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脑瘫迹象”……


(图片源自网络)


甚至有些家庭怀疑宝宝“脑瘫”之后,就开始了各种的治疗,不仅宝宝遭罪,家庭也饱受煎熬。


宝宝是不是脑瘫,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妈妈们切莫因为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陷入严重的紧张当中。


如何识别脑瘫高危儿?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的症状和体征千差万别,因为残疾的类型和程度不同:

  • 有些宝宝在身体的同一侧的胳膊和腿无法自主控制(称为偏瘫)

  • 有些宝宝的双上肢或下肢瘫痪,这就是所谓的双瘫

  • 一些孩子肌张力普遍增加(称为痉挛或张力增高),而其他异常柔软(称为肌张力低下)……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脑性瘫痪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源自网络)


脑瘫早期常见表现


  • 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动作不协调;

  • 婴儿易烦躁,易惊,易激惹;

  • 对周围环境反应差;

  • 头部不稳定,有凝视、斜视表现;

  • 四肢活动少,躯干及四肢发软或发硬,动作异常、不对称等;

  • 运动发育迟缓,与正常儿相比落后至少3个月。

  • 同时可伴有视听感觉、行为、智力的异常等。


怀疑“脑瘫”的常见误区

至于宝妈们所提到的“肌张力高”、“足尖着地”、“头后仰”、“飞机手”等症状,该如何判断是否“脑瘫”呢?下面给宝妈们逐一分析一下:


(图片源自网络)


1

肌张力高

肌张力高通常认为内收肌角、足背屈角和上臂的围巾征异常。


肌张力检查的时候一定是在宝宝肢体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的。


有些妈妈发现,试着像医生那样看宝宝下肢内收肌角的时候,会发现很紧,不容易将宝宝的双腿分开,这个时候不能认为宝宝就是肌张力高。当发现宝宝有抵抗的时候,可以试着让宝宝坐起来,把玩具放在宝宝面前让他玩耍,妈妈这个时候可以看看,往往肌张力是正常的。


比较小的宝宝,妈妈在跟宝宝玩耍的时候,让其他人看看宝宝双腿分开的角度。


内收肌角正常值:

  • 1~3个月40°~80°;

  • 4~6个月70°~110°;

  • 7~9个月100°~140°;

  • 10~12个月130°~150°。


足背屈角又分快角跟慢角,上臂的围巾征这两项家长做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所以家长最好每个月到医院让医生看看宝宝各项发育


(图片源自网络)


2

足尖着地

正常足月出生的宝宝,在7~8月龄以前,扶着站立位时,可以有足尖着地的现象。有些宝宝在1岁以内出现足尖着地的现象,但是他们足背屈角都是正常,这样也不会影响他们走路。


3

头后仰、飞机手

出生几个月的宝宝在侧卧位时可以有头后仰,仰卧位和扶坐位时均没有头后仰,属于正常现象


所谓飞机手,是4~6个月宝宝俯卧位时双手向后上方伸展,像飞机一样,宝宝的双上肢还可以向前伸展,这种表现属于正常


这些仅用于方便妈妈们可以在家里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家长怀疑宝宝表现异常,一定要去医院让医生检查。


如何诊断宝宝是否是脑瘫?

宝宝出生后,医生会对孩子发育状况进行评估。


多数产前和产时因素导致的脑瘫患儿此时便会出现相应表现,如肌张力异常,即肢体软硬异常。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发生脑瘫,宝宝吃奶、动作异常,家长很早便可察觉。


若是产后因素比如缺氧或者脑损伤导致的脑瘫,则因感染发生时间、程度轻重等具体情况而定。需要做头颅 CT、MRI 和脑电图等神经系统的检查,来进一步帮助医生判断宝宝患脑瘫的病情轻重。


(图片源自网络)


脑瘫治疗切不可病急乱投医

脑瘫分很多种类型,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而且目前只是用于矫正畸形。针对脑瘫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很多脑瘫宝宝的家长急病乱投医,带宝宝去做针灸、高压氧、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但没有哪项研究证明这些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或者治愈宝宝的脑瘫。所以功能训练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功能训练是指按照儿童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同时针对合并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异常进行干预。功能训练包括以下几种:


1

躯体训练

主要训练患儿的粗大运动,即涉及到身体大部分的运动,如坐、翻身等。治疗时利用机械的、物理的手段,针对患儿的异常姿势进行一系列的训练,诱导其正常的运动发育。


2

技能训练

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语言训练

包括说话、咀嚼、吞咽功能的训练。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者也应及时纠正。


(图片源自网络)


脑瘫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大多数治疗主要靠父母平时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也就是说康复训练是患儿治疗的重中之重,因此父母必须树立信心,学习相关治疗方法,坚持对患儿进行长期治疗。


依托家庭、父母参与的早期干预对预防或减轻早产儿脑瘫极其重要,早期干预的措施包括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等,这些项目均可以在家中进行。


在医院训练后,家长回到家中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继续给宝宝做锻炼。并且这些训练项目,对于未发生脑瘫的高危儿也可以起到健身、促进发育的作用


脑瘫可以治愈吗?

脑瘫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开始的时间和脑瘫的类型


  • 小于 6 个月就开始干预训练且程度不是很重的患儿,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恢复效果。也有一些会留下轻微的后遗症,但不会明显影响以后的生活。


  • 较重的脑瘫患儿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可以较大改善宝宝的伤残程度,提高自理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代替任何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

联系我们